
双汇更名:力推国际化战略
1月21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双汇国际)宣布更改公司名称为万洲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万洲国际)。万洲国际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万隆表示:“我们把企业名称更名为万洲国际,反映了本公司不断国际化的业务布局。我们将通过结合中美两国最大的猪肉食品生产企业,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万洲国际同时宣布了其未来的业务发展战略,包括增加从美国到亚洲的猪肉出口,建立新的全球贸易运营平台,以及探索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下称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共同在中国市场开发高端产品的合作机会。
万洲国际是国内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同时拥有美国大型猪肉加工和生猪养殖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公司。
在此前万州国际与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并购合作中,便已能看出前者推行的国际化品牌战略。
双汇国际在并购前曾表示,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是全球规模较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同时也是美国较大的猪肉制品供应商,具有优质的资产、健全的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及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双汇国际则是中国较大的肉类加工企业,是中国肉类品牌的开创者,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3年9月26日,双汇国际与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历时4个月的并购交易正式完成。根据协议,双汇国际将按照每股34美元的价格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股份。双方合并后,双汇国际承诺保持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品牌管理,并将与后者在美国的生产商、供应商、农场继续合作。
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立于1936年,作为大型的饲养及猪肉加工企业,在全球12个国家开展其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按照协议的收购价格来看,此次交易并不算贵。在2012年度史密斯菲尔德公司131亿美元的营收中,贡献最大的是猪肉销售和生猪生产业务,而这两块业务与双汇国际的重合程度比较高。
一畜牧饲料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中国的猪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很大,双汇国际此次收购动机可能仍是为了其国内市场。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有很多优势经验可供双汇国际借鉴。其环保处理、肉类加工技术,及高端肉类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双汇国际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
史密斯菲尔德公司首席执行官拉瑞·珀普(Larry Pope)则表示,通过此次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与双汇国际可共享彼此的专长,有利于稳固双方在中美这两个世界重要的猪肉消费市场的领导地位,“作为双汇国际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加速全球扩张战略”。
为加快国际化步伐,双汇国际也在积极与银团合作,以解决资金问题。前不久,双汇国际宣布,已与中国银行签订一项80亿美元(约合50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用于支持公司业务营运、国际扩张等。
双汇国际此次改名为万洲国际,可以看作是其国际化战略的又一动作。万洲国际表示,新公司名称有助于更好地将公司的企业品牌与旗下众多产品品牌进行区分。“很显然,从双汇国际改名字以及新名字寓意来看,双汇国际有志成为国际化公司,这与其近期的一些动作——包括收购、与银团合作等相一致。”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另一方面,双汇国际更名时机正值公司申请中国香港IPO前夕。据悉,双汇国际上市申请及后续也将采用新名字。
万洲国际方面表示,其名称中的“万”和“洲”分别取其“永恒”和“大洲”的含意,更名后的万洲国际启用的新标志上采用4条河流和5个板块的设计,象征着世界四大洋和五大洲,寓意着其国际化的战略方向。
(逍 遥)
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