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缺”的中国专利代理人
2009年6月3日,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一周年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部规划总结了中国专利代理行业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计划,其中有些内容备受瞩目,例如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指导标准的制定以及建立专利代理诚信信息管理平台。但在这部规划中有一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执业专利代理人已近6000人,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7000人左右。”,“到201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确保专利代理人达到10000人左右。……”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接近83万件,而2009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2万多件。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一名专利代理人一年的工作量是138件,一周要做2.7件。
通过这样的计算,中国专利代理人的缺乏可见一斑。而这种缺乏除了体现在数字上,更多还是体现在现实中。
到底中国专利代理人缺乏到什么地步?10000人的目标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发展所带来的专利代理需求吗?
转载于《中国知识产权》杂志